11月28—29日,第十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主题为“变化世界中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共谋发展、共话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赵志敏、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匈牙利总理政治政策主任欧尔班·鲍拉日、捷克共和国前总理伊日·帕鲁贝克、罗马尼亚前副总理阿德里安·塞维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赵志敏指出,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始终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秉持开放包容精神,搭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合作架构,从无到有、从初创到优化完善,既促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中东欧国家发展,又为欧洲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要进一步激发合作各方的巨大潜能和优势,创造并利用好更高水平的多层级多边协调机制,提升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整体合作成效,为中东欧各国共享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巨大发展机遇提供坚实机制保障。要在夯实互联互通基础的同时,顺应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大趋势,打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数字和绿色产业价值链,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赋能双方高质量发展。要共同落实好全球文明倡议,加大力度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迈向现代化提供丰沃文明土壤。
华春莹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同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大行其道,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人类的和平与进步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是促进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中流砥柱,面对当前不确定的国际形势,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应更加坚定地站在一起,推动双方传统友谊迸发新活力。一是带头做多边主义的维护者,坚持战略独立自主,增进理解互信,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二是带头做开放合作的践行者,不断释放双向贸易投资合作的潜力和韧性。三是带头做和平、文明互鉴的倡导者,以中欧两大古老文明为新形势下的世界发展提供智慧与方案。
欧尔班·鲍拉日表示,对于匈牙利而言,与中国的合作是本国重要的发展机遇。匈中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证明了互联互通战略的成功。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与他国的互联互通都至关重要。希望欧洲各国都能够通过互利共赢的合作来实现自身发展,与中国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
伊日·帕鲁贝克谈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倡议。中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经贸合作,打破贸易壁垒,发展基础设施。我们看到,大量资金被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高铁、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被修建。“一带一路”倡议加速了共建国家发展,为全球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阿德里安·塞维林认为,中东欧是东西方交汇之处,在欧洲一体化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加快了东欧和西欧的收入趋同,促进了欧洲一体化发展。当前,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应继续深化务实合作,并强调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增长,为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创造更多机遇。与此同时,要加强宣传,向更多人展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主持开幕式并发布《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未来十年发展倡议书》。
来自中国与中东欧多国的学者、智库代表等参加会议,围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的实践与创新、中欧关系视角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中国的全球倡议与中东欧国家的发展机遇、欧洲地缘政治经济变化下的中东欧国家等议题,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变化世界中的发展之路、合作之路出谋划策。
与会学者认为,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可行路径与坚实的发展、安全、文明支撑。“三大倡议”对于中东欧国家现代化发展、安全环境建设、历史文明构建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和推动作用。在当前国际政治安全环境剧烈动荡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应加强务实合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经贸、投资、基建、智库、教育、文化、科技、地方合作等各领域深入合作,加强人员互访交流,为推动中欧关系健康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与会学者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已经走到了第12个年头。12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以领导人会晤机制为引领,经贸、文化、教育、智库等多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为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关系、丰富中欧关系内涵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中东欧合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双方合作基本盘稳固,未来前景广阔。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中国—中东欧研究院承办。(记者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