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以廉洁家风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发布时间:2024/11/27  点击:[]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可见,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事关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之大势。加强廉洁家风建设,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础。

家风正则党风清,党风清则政风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家教家风,把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纳入作风建设重要范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为家风建设助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廉洁家风,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伦理与政党伦理的交汇点,蕴含深厚的道德意蕴和政治价值。从道德层面看,廉洁家风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体现了对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等美德的追求;从政治层面看,廉洁家风则是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重要防线,是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

廉洁家风建设与党的自我革命存在天然的逻辑耦合。首先,表现在价值认同的契合。廉洁家风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与党的自我革命所追求的价值目标高度契合,都体现了对清正廉洁、为民务实的根本追求,这为廉洁家风在党的自我革命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表现为行为规范的互补。建设廉洁家风是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内在的行为规范;而党的自我革命则以制度建设、监督执纪等方式,为党员干部提供外在的行为约束。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引。所以,把廉洁家风建设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厚植清廉根基、涵养时代新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政治本色、强化历史担当的使命必然。

然而,近年来,一人落马牵出全家的“家庭式腐败”案例屡屡见诸报端。戒尺高悬、警钟长鸣。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应长效开展廉洁家风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基础性工程。

要强化理论凝心铸魂,提升思想自觉。马克思主义的廉洁文化思想构筑起党员干部廉洁家风建设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共产主义者同盟诞生之初,就对无产阶级政党权力监督、公仆意识等理论给予高度关注。廉洁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保障,为廉洁家风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根基。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廉洁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握其中折射出的理想信念、党性宗旨、纪律规矩,自觉把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品质,转化为建设良好家风、筑牢家庭廉洁防线的生动实践。

要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深远影响渗透至修身齐家、处世立身等广泛领域,将家庭视为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进而凝结成崇廉尚洁、戒贪戒污等廉洁文化精髓。回顾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以“家训”这个传承家风的重要载体为例:被誉为“家训之祖”的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治家之经”的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以及著名现代艺术家傅雷的《傅雷家书》等江苏家训名作极具现实意义,均生动映射出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再观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继承者和弘扬者,历来重视家风建设。老一辈革命家严于律己、修身齐家的家风实践,涵养形成红色家风,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鲜明本色。毛泽东同志在家风上坚持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同志曾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并定下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的“十条家规”;习仲勋同志教育子女要“勤俭持家、低调做人”……这些家规严、家风正的佳话,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风骨,也为弘扬优良廉洁家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养分。

要发挥典型示范引领,营造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说:“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反腐立新,要深入挖掘和宣传廉洁家风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并且,依托线下线上各类宣传形式将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有效传播,有助于引导全体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此外,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以提升廉洁家风培育实效。如组织实地探访警示教育基地、播放警示教育片等,借助反面案例警醒党员干部;创新运用廉洁网站等教育平台,直观系统地呈现反腐成效,督促党员干部检身正己,从严管好亲属子女。只有每个党员干部都能以身作则,带头树立良好家风,才能汇聚起全党全社会崇廉尚洁的强大合力,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


上一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好“抓紧改”与“徐图之”的关系
下一条:文化治理助力人民城市建设

版权所有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与建筑学院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迎宾路361号  电话:6881318   鲁ICP备060291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