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党建建设 · 正文

党建建设

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布时间:2021/10/08  点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汇,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高等院校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相结合上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一是将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兴贤育才、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关键之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高校教师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一方面,要自觉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贯彻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原则,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争做“四有”好教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强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要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优良传统,把学习党史同总结高校管理经验、推动教学科研工作等结合起来,自觉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动力和实效。此外,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全面推进高校教师师德养成行动,构建新时代师德教育课程体系,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落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完善师德监督考评体系,将师德涵养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

二是坚持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打造教师育人“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学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高校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强化学生思想引领。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引导广大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要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探索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格局。要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制度。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突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对履责绩效、创新成果、人才培养实际贡献的评价;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将评价结果与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挂钩,不断激发教师干事创业潜能。

三是把构建专业发展机制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证,打造教师发展的“充电桩”。高校教师要树牢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与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技能。要加强教学组织机制建设。重视教研室、课程组、工作室等基层教研组织建设,实现教师全员全程纳入基层教学组织;引导高校加强校、院、团队三级教师发展中心共同体建设,打造追求卓越教学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文化。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立足课堂革命、技术革命等,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等新形态。要丰富专业发展类型。广泛开展新教师岗前试讲、专项听课制度等多层级、个性化的教学能力发展项目;针对成长期青年教师、成熟期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及学科专业课程带头人等开展分层分类分模块培训培养。要搭建教师国际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组织国内外教师教学交流合作,丰富教师海外经历,拓展全球视野。

四是把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脚点,提升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校作为智力和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深厚积淀。一方面,要创新人才培养。高校要积极适应区域特色产业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企业生产实践有效结合,推动形成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搭建体现学科集群优势和特色的高层次协作平台,创新科研组织形式,深入推动学科链、科技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服务链紧密融合对接,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模式与服务模式,积极助推科研资源嵌入地方支柱和主导产业价值链,加快推进高校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此外,要发挥新型高端智库功能。高校要立足前沿热点领域,既要开展对策性、应用性研究,还要探索开展长期性、跟踪性、储备性研究;加强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有效协同政府、企业、行业、科研机构等外部主体搞好咨政、咨询服务,推动高校智库和学校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同频共振。

(作者为西北工业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

上一条: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宝贵经验与启示
下一条:努力推动部队转型建设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与建筑学院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迎宾路361号  电话:6881318   鲁ICP备060291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