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党建建设 · 正文

党建建设

军民团结:凝聚无往不胜的伟力
发布时间:2021/07/20 信息工程学院 点击:[]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培育和形成了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军民团结。习主席指出:“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历史充分证明,坚如磐石的军民团结,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是人民军队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的重要法宝。奋进新征程,必须巩固和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民团结优良传统,凝聚同心合力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伟力。

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从创建之日起就被赋予了完全彻底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神圣使命。人民离不开人民军队,人民军队更离不开人民。“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正是党领导人民和军队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开创伟业的生动写照。

军民血肉相连、鱼水情深。建军伊始,我们党就鲜明提出工农武装离不开工农群众,把“做群众工作”确定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对红军官兵阐明了“军队与工农群众如鱼之于水”的道理。1929年党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总结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强调红军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一颗花生两颗仁,红军百姓是一家;红军本是老百姓,百姓也就是红军。”这首革命歌谣,生动反映了红军和根据地人民鱼水情深的密切关系。实践表明,党创建和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既来自人民,又须臾不能脱离人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这支军队的宗旨。历史充分证明,“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不断巩固和发展新型军政军民关系,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无往不胜提供了可靠保证。

军民团结一致、患难与共。延安时期,为保持军队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党提出并实行了军政一致、军民一致的原则。为增强军民共同战胜战争困难的凝聚力,陕甘宁边区的部队和地方分别开展了“拥护政府、爱护人民”和“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的运动,有力促进了军政军民团结。在“反扫荡”斗争中,八路军某团政委马定夫带领该团三连,为安全转移一千多名群众与日寇顽强战斗,马定夫和多名官兵壮烈牺牲,三连被上级命名为“马定夫爱民模范连”,后来在大别山斗争和进军大西北时,该连队又先后获得了“战斗、团结、爱民模范连”“剿匪爱民模范连”光荣称号。从“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到沂蒙山的“红嫂”,人民群众拥军支前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双拥活动是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一个创举,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构筑起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无坚不摧的力量。

军民团结战斗、合力制胜。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我们党把革命战争视为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并创造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抗日战争中,党领导敌后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解放战争中,数百万民工推着小车,赶着大车,抬着担架,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奋勇支前。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在战争年代广为流传的民谣,就是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生动体现。实践表明,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人民军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习主席强调:“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军民同心,其利断金;军民合力,无往不胜。始终坚持发挥军政军民团结这一特有政治优势,是人民军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

聚力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实行完全彻底的人民战争,是我们党在领导和组织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的一个伟大历史创造。从抗日战争的全民族抗战,到解放战争的支前大军;从抗美援朝战争的举国动员,到历次边境作战后方的大力保障。实践表明,军政军民团结对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调动蕴藏于社会的战争资源和潜力具有无穷的价值。即便是今天的信息化现代战争,也将是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密切协同的全民性战争。只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把雄厚的社会资源转化为战争能力,把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转化为战争的制胜力,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聚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富国和强军,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或缺。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军民结合,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协调发展,历史实践表明,军政军民紧密团结、同心合力,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我国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家安全和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在更高起点和层次上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统筹谋划、兼容发展、协同推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协调发展格局,从而有效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聚力开创强国强军事业的新局面。

聚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人民军队捍卫国家和人民,国家和人民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当成自己的事业。从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到我军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历史实践表明,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需要凝聚起全国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进入新时代,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仍然需要把武器装备、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国防动员等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奠定坚实基础。新征程上,越是使命任务艰巨,越是风险挑战严峻,越要构筑起全民国防的铜墙铁壁,高起点高标准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从患难与共的风雨历程里凝结而成,在共克时艰的现实考验中熠熠生辉。传承和弘扬军政军民团结的优良传统和特有优势,是新时代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强国强军事业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有力支撑。

践行根本宗旨,永葆人民子弟兵的本色。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是人民军队的制胜之本、力量之源;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是人民军队的深厚根基、坚强后盾。从1998年抗洪抢险到2003年抗击非典,从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到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们见证了子弟兵做人民利益捍卫者、做人民群众生命“守护神”的忠诚品格和使命情怀。续写人民子弟兵的荣光,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全心全意”“完全彻底”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标准,自觉以为人民牺牲奉献为荣,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发挥自身优势,自觉服务大局争做贡献。坚持爱人民、学人民、为人民,当好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重要体现。在长期实践中,我军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以实际行动为民造福、为国兴利,主动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新征程上,要更加自觉地在大局下行动,发挥和利用军队人才、装备、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深入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

发扬双拥传统,推进军民共建深入发展。发挥好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的重要作用,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具体体现。在长期实践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军地不断拓展和创造双拥活动的新形式、新途径,深入开展军民共建与和谐创建活动,推动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取得丰硕成果,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紧密团结、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新征程上,要推动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向宽领域、高水平发展,坚持不懈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军心民心,进一步加大科技、智力、服务拥军助民双向互动的力度,从政策法规、制度机制、实践路径等层面不断改进创新,形成军地通力协作、精准协调、联合攻坚的工作格局,不断谱写军民鱼水情的时代新篇。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上一条:立志民族伟大复兴 胸怀人类前途命运
下一条:在新征程上秉持初心突出“关键一招”

版权所有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与建筑学院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迎宾路361号  电话:6881318   鲁ICP备060291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