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党建建设 · 正文

党建建设

论伟大建党精神的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1/08/05 信息工程学院 点击:[]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激励伟大事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集体智慧和精神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基和精神之源,贯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始终。深入探究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探寻其蕴含的哲学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伟大建党精神“共产主义”信仰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启了追求理想、坚定信仰、捍卫真理的奋斗征程。毛泽东曾“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最终选择了“走到马克思主义的大路上”;刘少奇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夏明翰坚持“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将马克思主义真理践行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石和根本。一是确立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给寻求出路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五四运动之后,伴随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吸引了大批为国家为民族救亡图存的先进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加速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觉醒,为中国人民树立了崭新的精神旗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二是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发展。恩格斯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充分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的,是要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的,是变革社会、改造世界的真理。因此,毛泽东同志从中国国情出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提出了“人民战争”“人民军队”等思想,确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体系等,由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诞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仅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三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冷静分析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崭新的理念、观点和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获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境界。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昭示伟大建党精神“民族复兴”发展论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构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共产党是有着崇高政治理想和远大发展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型政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百年。以“解放”和“独立”为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帝国列强的入侵,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个社会发展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挽救民族危亡的紧迫感和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感萦绕着每一个中国人。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国家沉沦、人民蒙难之际,自成立之日起,便毅然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以“改造”和“建设”为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完整的农业、工业体系和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扭转了中华民族不断衰落的命运,为国家富强、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改革”和“开放”为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通过实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改革开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社会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社会发展的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独特精神财富,熔铸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之中,将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指引和动力支撑。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因民而生、为民而兴”的赤子之心。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展现伟大建党精神“改造世界”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是指引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批判性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不能仅停留在主观想象和认识层面,而是要通过实践对客观物质世界进行能动的改变和创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直面各种艰难困苦时不畏艰险、敢于牺牲、攻坚克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和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性。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实践论。

“共产党人必须做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担当者,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困难。”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质,是共产党人百年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彰显。一是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无数共产党员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奉献青春。从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无不反映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鲜明特质。二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前所未有接近伟大复兴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上下联动、全面发力,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断提高党的组织领导力、凝聚力、创造力、斗争力和执行力,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创造了新中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新之志。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伟大建党精神“人民至上”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探索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探寻人类解放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坚守人民立场、代表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人民谋幸福的担当使命,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干事情,做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人民至上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以人民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表述。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第一,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彰显政党性质。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自建党之初,就秉持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广大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矢志奋斗。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第二,站稳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所在。第三,践行造福人民的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践行宗旨,就是对人民饱含深情,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依靠群众,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带领人民进行救亡运动,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现了人民的翻身解放。党把改善民生放在干事创业的首位,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过上了好日子。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造福人民,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幸福,这是共产党人的职责所在、情怀所系、使命所担。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接续奋斗,为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奋勇向前,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高尚情怀。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实践,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支撑下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各种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并将其内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奋斗的前进动力和强大能量,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让伟大建党精神薪火相传、永放光芒。

(作者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上一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下一条:强国必须强军 军强才能国安

版权所有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与建筑学院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迎宾路361号  电话:6881318   鲁ICP备060291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