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党建建设 · 正文

党建建设

深刻领会治国理政的哲学精华
发布时间:2020/10/16 信息工程与建筑学院 点击:[]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贯穿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的哲学智慧,是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中的关键。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哲学思想,既有利于我们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更有助于把这种蕴含时代精神的科学思想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新境界。

第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哲学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哲学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智慧结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样,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把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总钥匙”,让我们对“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能清晰分辨、洞若观火、清澈明了。

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同志就提醒我们,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告诫我们:“今天,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中国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项看家本领。

第二,人民至上的“本体论”的哲学境界。人类世界的本体是什么?历史上由马克思主义首次揭示——社会存在,可朴素地理解“人民”就是最高的社会存在,“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植根人民之中,依靠人民推动历史才是人间正道。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二字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是根本力量、根本宗旨、根本动力,人民性是根本标准、根本理念、根本方法,人民利益至上是群众史观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与实践原点,也是治国理政的始点与归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人民至上论”“人民幸福论”“人民美好生活论”展现得淋漓尽致。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必须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第三,未雨绸缪、操治而虑乱的哲学思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人要坚守精神追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做事要善于“治未病、治未乱”,防微杜渐,懂得“操治而虑乱”。善于未雨绸缪,是确保长治久安的治理需要,是新时代驾驭复杂工作局面和多元化的民生需求,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常说,“祸患常积于忽微”,要“居安而思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要想防患于未然,必须懂得有备无患。

古人讲“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意思是说:在萌芽阶段抑制不良之事很容易,等到酿成大祸时再来挽救就困难了。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领导干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认识到权力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副担子,“私”字当头一把刀,“公”字走遍天下都不怕,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境界。要“强化忧患意识……奋力跑好这一段历史接力赛,真正无愧于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经常谈及的重要话题。

第四,与时俱进和自我革命的哲学洞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站在时代发展最前沿,立足中国实践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批判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精神品质”“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整个人类历史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也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昨天伟大不等于永远伟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在新时代确保党的先进性和革命性,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打虎”“拍蝇”“猎狐”齐上阵。坚持批判思维、质疑精神、自诉精神,直面问题、较真碰硬。既要做好面对各种复杂斗争的短期战和遭遇战的应对,也要做好持久战和长期战的准备。

第五,以中华文明把脉人类命运的哲学视野。“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中饱含着以邻为伴、天人和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协和万邦、民胞物与等天下情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结合的最新成果,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又一次伟大尝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思与中华文明和历史智慧的融合实践。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创新性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大变局之下的人类社会,需要全球各国联手共同应对各种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食品安全、新冠肺炎疫情等问题。又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哲学智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深度融合,既注入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华,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为人类构建共建共享的普遍安全的世界、合作共赢的共同繁荣的世界、交流互鉴的开放包容的世界、绿色低碳的清洁美丽的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哲学品格,是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基础。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沉思者,伟大时代的乘风破浪离不开思想指南和哲学牵引。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回应时代课题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演进路径,贯穿其中的哲学分析是洞悉时代本质的思维主干。深刻体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理论创造,必须继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取得新实效,在守正中不断创新、于变局中开新局,始终怀有必胜信念,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运用哲学思维描绘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智慧群像,续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篇章,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上一条: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下一条: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版权所有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与建筑学院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迎宾路361号  电话:6881318   鲁ICP备060291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