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数字人文拓展岩画保护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11/13  点击:[]

岩画作为人类早期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然而,世界各国岩画的保护与研究似乎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阻碍,单纯的人文学科研究思路与方法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近年来,数字人文的发展为岩画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岩画是人类文明最早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了远古时期人与自然等多方面的历史信息。岩画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如亚洲的中国、蒙古国、日本、哈萨克斯坦、沙特,欧洲的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非洲的尼日尔、博兹瓦纳、莫桑比克,美洲的加拿大、美国、墨西哥、阿根廷,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而中国作为岩画大国,岩画资源尤为丰富。岩画的制作者通过构图、制作方法及对岩石的选择,以不同的题材、内容、色彩,在有意无意间形象艺术地反映了早期人类自身的意识、对周围的认知、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生产生活方式等,展示了人类文明起源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岩画为学界研究我国远古社会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科技等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料。对岩画的研究,可以从新的角度认识和解读中华文明起源,并且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挖掘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然而,如何实现切实保护岩画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数字时代的来临,数字人文正助力岩画保护研究实现新突破。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不仅能够使岩画更准确、全面地保存下来,实现数字化保存,还可以通过大量的资料对比分析探究其发展、演变、传播过程,而且现代化的传播方式也让更多公众了解、认识了这一文化遗产。因而,数字人文技术为岩画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数字人文是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兴技术支撑下,对人文学科开展研究、记录、分析、传播而形成的新型跨学科研究领域。与传统的田野调查方法相比,数字技术能够以更加精确、全面的方式记录、留存文化遗产的各类数据信息,包括文物本体信息、周边环境信息等,这为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在大量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对遗址进行虚拟复原,而且能够通过全面、综合的对比分析挖掘文化遗产的历史内涵,解读其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而推动文化遗产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岩画研究是一项需要大量资料、数据、信息支撑的科研工作,岩画资料信息的数据性、系统性、整合性、广泛性、共享性是推进岩画研究的一种趋势。虽然我国岩画的发现、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机构或部门对中国岩画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有效的搜集、整理、研究、宣传,并使之通过数字人文的方式进行广泛的传播和利用。同时,因行政区域划分、管理机构的不同及岩画田野调查著录标准的不统一,导致各省、市、自治区不同机构获取的岩画数据资料存在较大差异,已经获取的岩画数据资料也大多未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料库,这对岩画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是极为不利的。而数字人文理念与技术手段的发展为我国岩画的保护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首先,建立岩画数据信息资料库。数字人文为我国岩画数据信息资料库的建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我国已发现、著录大量的岩画资料,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应在数字人文理念及技术的支持下,建立并发布中国岩画田野调查及著录标准,同时对已有岩画资料进行全面梳理,补齐缺失的信息,系统整合全国各地文博、科研机构掌握的岩画资料及各类研究文献,进而构建一个资料翔实、数据准确、信息全面、分类清晰、互联共享的中国岩画数据信息资料库。该资料库既是中国岩画数据信息的存储平台,又是开展岩画保护研究、学术交流、开发利用的展示平台,并将始终保持动态更新,随时增补新发现的岩画,同时与世界各国岩画资料库、网站建立链接,真正实现岩画资料的共享。该资料库的建立,必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缺少全国性岩画资料库的不利局面,对推动我国岩画保护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开展岩画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岩画的跨文化、跨地区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通过构建涵盖岩画的地理分布、图案类型、艺术风格、文化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岩画数据信息资料库,进而对全国范围内的岩画进行数字化记录和对比分析,以发现某些特定文化符号在不同地区的演变和传播过程。同时,大数据分析还能够揭示出岩画之间的潜在联系。例如,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岩画图案,发现某些共同符号或主题的存在,从而推测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关系。这种基于数据的分析不仅能够推动岩画研究的发展,也为跨学科、跨文化的岩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大数据分析技术还能够预测岩画面临的风险,可通过分析岩画所在地气候变化、游客数量等数据,评估其未来的保护风险,进而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等。

再次,构建岩画文化谱系。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岩画的产生、演变、传播、发展是学界研究的重要方向。但由于岩画分布广泛,加之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岩画资料难以实现互联共享,因此很难从更宽泛的视角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而数字人文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国家、地域的限制,促进了世界各地彼此孤立的岩画文化遗产之间的信息整合与传播,为岩画数据信息资料的全球性共享与跨国研究提供了可能,使学者能够对世界各地岩画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并构建岩画文化谱系,探讨岩画的产生原因、演变动机、传播路径、发展脉络,进而为世界各国民族迁徙、人口流动、文明交流提供佐证。

最后,提升岩画知识普及性。岩画知识在国内外的普及性并不高。利用数字人文理念和技术,以岩画数据信息资料库为基础,建设岩画知识网站、开发岩画主题APP及小程序,全面展现岩画文化遗产的整体风貌、文化内涵,在实现岩画研究保护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推动岩画知识向更大范围公众开放,增进公众对岩画文化遗产的认知,激发公众参与保护岩画的动力,提高公众保护岩画的积极性,为岩画的发现、保护扩大群众基础,提升岩画知识普及性。

综上,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发展,数字人文与岩画学科的交叉、融合逐步深化,岩画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也从实体为主发展为虚实结合,这就需要进一步创新数字人文技术在岩画学科中的应用,综合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构建、推广统一的岩画著录标准,拍摄、采集岩画图像信息资料,比对、分析岩画数据信息,为建设岩画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奠定基础,进而挖掘岩画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以岩画数据信息资料库为基础,结合数字人文相关技术手段,综合运用考古学、图像学、人类学、类型学等学科方法,对岩画进行分类、解读,扩大岩画研究广度;运用现有岩画断代方法对岩画文化遗产的制作年代、分期进行综合判断,解决岩画年代这一世界性难题;对不同地区岩画文化遗产的相似性进行探究,构建岩画文化谱系,弄清岩画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播的关系,进而为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早期的交流融合提供证据;综合运用先进的编程语言、操作系统等开发工具,设计、开发中国岩画数据信息系统,丰富岩画数据信息。最终,通过多方协作与技术创新推动岩画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传承发展。


上一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了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规律性认识
下一条:辩证把握四对关系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版权所有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与建筑学院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迎宾路361号  电话:6881318   鲁ICP备060291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