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推动中国式养老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13  点击:[]

每年的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我国是世界老年人口第一大国,正面临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趋势。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97亿,占全国人口的21.1%,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超过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满足规模不断扩大的老年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要求,关系到亿万老年人的民生福祉,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在养老文化、养老方式、养老制度上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老体系。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着力构建更加契合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养老。

中国式养老的内涵与特征

植根于我国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的中国式养老,既体现出了人类社会养老的共同特征,更能彰显其独特的中国特色。中国式养老总体上体现出趋同性、独特性、差异性、阶段性以及大国性等鲜明特征,主要包括孝亲敬老的社会文化传统、以“居家-社区-机构”为主体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及“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三大方向。不同于西方社会代际“接力”式养老模式,中国浓厚的尊老、敬老、孝老文化强化了家庭的养老角色,强调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赡养老年人的责任义务。中华悠久历史积淀下来的养老文化、智慧、模式和经验使得中国式养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至今在世界养老体系中独树一帜。但在当今时代,养老只依靠家庭模式难以为继,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来临加剧了构建新时代中国式养老体系的紧迫性。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起步晚、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速快等特点都决定了我国需要探索适应自身国情的养老方案。从我国的老龄政策和实践来看,只有根据地方特点、人群特点精准施策、创新养老模式,才能应对复杂多样的老龄问题,体现中国式养老的新时代内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既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老龄化的特点来满足养老需求,又要根据各阶段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目标和资源禀赋来有效兼顾养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式养老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目前正处在由中度老龄化向重度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只有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才能满足数量庞大且差异显著的老年群体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

在党的领导下,新时代中国式养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通过高质量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形成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促进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老年人口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进入人口老龄化仅二十余年,社会化、制度化的养老体系尚未健全,但近年来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若干重大举措的推动下,养老事业和产业取得了显著进步。随着养老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进一步发展成熟,我国将更好地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养老不但关切广大老年人的民生福祉,也是涉及经济增长以及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今年年初,国务院已明确把发展银发经济作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动力。党和政府在养老领域的一系列突破性举措均表明,中国式养老要充分体现、落实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满足老年人不断提高的对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养老服务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诸多养老服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随着“60后”“70后”等人群逐渐步入老年,养老需求层次和内容的不断提升将大大驱动养老服务尽快实现从“有”到“优”的突破。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式养老高质量发展

推动中国式养老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内化到中国式养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

加强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作用。推进养老服务理念、制度、内容和工具等的系统性创新,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养老政策规划制定、制度创新以及养老服务供给的全过程,打破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现有的养老服务大多局限于基础性生活照料等常规服务,而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则应兼备康复护理、心理慰藉、安宁疗护以及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特殊照护服务等多元化的内容。此外,要实现服务工具的创新,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运用,加强数字技术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为老年人定制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提升养老各相关要素间的协调发展。现阶段中国式养老的协调发展着重体现在家庭内外部支持的协调、福利性与市场性的协调、区域城乡间的协调。要充分调动多方主体力量,保障个体、家庭成员、政府、市场、社会在养老服务上的动态平衡,通过更高效的政府管理与市场运营来确保养老服务福利性与市场性的协调。重视统筹区域、城乡之间的养老服务供给质量,防止差距进一步扩大,加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的衔接整合,促进养老服务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长护险等制度的协同配合。

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提高养老效益。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在养老领域则表现为提高养老服务各环节的效益,提升服务资金、服务资源、服务设施以及服务人员的效益,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基于我国国情,支持家庭发挥养老功能、盘活社区和机构等闲置资源可作为当前提高养老资源效益的重点。

探索构建开放多元的养老服务体系。新时代的养老观念应当接纳和适应养老从家庭逐渐外溢到社会和市场的趋势。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简化审批手续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激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的潜力。在服务模式方面,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智慧养老、“物业+养老”以及嵌入式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满足老年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切实保障全体老年人共享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全体老年人共享高质量养老是中国式养老的目标指向。就养老服务而言,提高供给的公平性、可获得性、规范性以及持续性是实现共享的前提。现阶段的重点在于进一步扩大基础性以及普惠性养老服务的覆盖范围,使广大老年人公平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将优质的养老资源聚集到老年人居住地周边,扩大养老服务的辐射范围,使老年人可就近就便获得。同时还应加快制定与实施更系统、专业的服务评估标准,以持续推进中国式养老的高质量发展。


上一条:铸牢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法治根基
下一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版权所有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与建筑学院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迎宾路361号  电话:6881318   鲁ICP备060291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