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助推农业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4/06/22  点击:[]

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离不开新质生产力支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农业强国建设,要在全面激发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上下功夫,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改革驱动上见行动。

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引领

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创新链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释放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有效融合,是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也是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根本动力。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要推动农业科技从“点”上创新向链式创新转变,推动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转向种养加销、资源环境等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技术创新耦合,提升对整个农业全产业链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增长、供给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统一。

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农业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在农业领域打造一批具备强大科技实力、国际竞争力、行业引领力的世界一流的农业特色产业集群。要立足国情农情,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加强农业领域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要围绕基因化、数字化、智能化、营养化、绿色化、工程化、融合化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方向,推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布局新赛道,构筑新优势。要通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模式新增长点,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催生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聚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创新协同和资源开放共享,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战略科技力量。要聚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高重要种源、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绿色投入品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产品自主可控能力。要推动产业急需、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突破及其成果的快速转化推广,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及转化体系的整体效能,实现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化改造,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使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改革创新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生产关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农业生产各要素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推动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高效配置。要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破除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不利因素。要围绕新型劳动资料迭代升级、新型劳动对象和高素质劳动者培育,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有利于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要在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和政策导向机制,持续优化工作机制,加大支持保障力度,为农业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创新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要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通过农业人才链建设,推进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目标实现。

坚持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农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舞台。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农情民情复杂多样,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不能简单套用单一发展模式,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聚焦优势,分类实施,实现差异化发展。既要聚焦“高精尖”,有选择地推动农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也要紧扣农业科技创新,做到既能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能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不断实现传统农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坚持系统谋划、协同发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绝不是“单边作战”,必须在农业科技支撑、产业优化、区域协调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系统谋划、协同发力。要建立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提升政策和措施的针对性、精准性,做到市场需求、研发、推广的同频共振。要形成各级政府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联合攻关、协同发力共建机制,确保农业生产要素能有效集聚到关键领域、重点方向,推动形成区域农业优势互补、协同互促的良性发展局面。要统筹农业领域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确保既要在一些农业基础设施、公共性、通用性、智能化领域强化投入,也要在市场化、个性化领域加强引导,规避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重复化建设、产能过剩、一哄而上、泡沫化和过度竞争等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靶向而行。加快形成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将问题导向和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摸清问题病灶,精准施策。要直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诉求,以改革创新精神破难题、清障碍、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进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要优化健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并快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跃升的工作机制,牢牢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要以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农业信息化及综合性服务技术、农业标准化技术和灌溉技术的迭代升级为抓手,增强发展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打造现代化大农业,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上一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下一条:推动新时代中阿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版权所有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与建筑学院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迎宾路361号  电话:6881318   鲁ICP备060291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