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实现凝“心”铸“魂”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所在,这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凝聚力和引领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命运所系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其精神的“统治地位”是通过思想凝聚力和价值引领力的方式外化和体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思想的“统治地位”本质上表达了意识形态在社会领域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存在状态,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精神的“统治地位”确立过程实际上是塑造社会认同的过程。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塑造,是以思想凝聚和价值引领的方式实现的,因为精神的社会主导性最终还是要通过精神的方式来实现,真正的思想凝聚和价值引领体现的是思想内化于社会主体之后的价值自觉,这种价值自觉反映了社会主体理性而非感性、主动而非被动建立起自身思想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意义共识,基于价值自觉所塑造的社会认同因意义共识的存在而恒久稳定。可见,意识形态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以思想凝聚和价值引领方式塑造的社会认同为根本支撑的。
国家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处于社会精神支配地位的统治阶级意识,必然要基于自身核心价值观念塑造具有思想内聚力的社会精神秩序。同时,对于多元社会观念、政治思潮实现有效的价值规约与引导,使其不构成对主导性社会精神秩序的冲击和破坏。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任何国家意识形态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无不伴随着多元价值观和多种思想力量的碰撞与较量,意识形态所欲实现的对于纷乱杂陈的社会价值主张统一化,形成稳定的、具有广泛价值共识的精神秩序,就必须始终直面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挑战,在观点争鸣和思想交锋中确立和巩固自己的思想权威性。在此意义上,国家意识形态存续以强大的思想凝聚力与价值引领力为前提,凝聚与引领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内在的思想凝聚和外在的价值引领辩证统一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践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丧失本质上意味着意识形态体系的深层解体,凝聚力和引领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命运所系。
二、强化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命题
强化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是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根本之道。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思想凝聚和价值引领是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外化方式,强化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是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实践方式和本质内容。在思想凝聚和价值引领中实现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以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根本支撑。因此,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最终要通过意识形态凝聚力与引领力进行验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凝聚和价值引领功能的实现程度是检验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是否巩固的根本标准,在此意义上,强化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构成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命题。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深度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和差异、网络化技术变革所导致的舆论场众生喧嚣,都要求通过强化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加以应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总体上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但意识形态斗争依然复杂尖锐,维护政治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是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的突破口,其惯用手法就是首先把人们的思想搞乱,然后再“浑水摸鱼”、趁乱取胜。意识形态争夺是看不见硝烟的暗战,所重视的是悄无声息的思想传播和润物无声的价值观输出、融入、渗透和改造。西方“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的现实风险,根本上就是以思想纷争和价值撕裂方式制造社会对抗和政治动荡。面对这种社会思想深层的特殊较量,强化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无疑是破解与应对的关键所在。
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着力重点在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根源于马克思主义规律揭示意义上的真理性以及与时俱进的内在科学精神,这就要求必须以真理性追求的态度和内在科学精神,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认为理论掌握群众的奥秘在于理论只有“彻底”才能产生“说服人”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表现为基于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把握时代命题、引领时代潮流中延续和展示其内在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回应新的时代命题的追问中“说服人”,进而形成其思想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社会实现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渐展示出来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既来自唯物史观所赋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品质,更来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之后找到挽救民族危亡正确道路的实践伟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既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延续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科学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规律必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着力重点。马克思认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和历史之问过程中,展示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有力破解思想文化“古今中西之争”,为人类文明走向未来提供科学指引,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指明了正确发展方向,展示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规律探索意义上的真理性与解释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这指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的着力点。要通过研究阐释、宣传普及和社会融入,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这是当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点和关键。
(作者分别为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