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牢牢把握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使命
发布时间:2024/03/17  点击:[]


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维护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期望。新时代推动辽宁全面振兴,要发挥好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切实维护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助力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实体经济稳定运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辽宁产业门类齐全、工业体系完备,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在航空装备、集成电路装备、能源装备等领域产业链核心环节竞争优势明显,要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加强区域协作,确保国家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自主可控。

要巩固提升重大技术装备产业竞争优势。积极推动辽宁重大技术装备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着力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运维等各环节数字化水平,支持企业开展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等模式创新。加强龙头企业的财税金融支持,充分发挥产业基金杠杆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金聚焦企业创新活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联合体,共同开展核心重大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研究,为行业发展夯实基础,打造更多国之重器,让“辽宁装备”更好“装备中国”。

要完善优势产业配套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配套能力事关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要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推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强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质量咨询等科技服务水平,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要聚焦产业链重点环节,积极搭建配套信息平台,引导链主企业共享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吸引优质中小企业“入链”集聚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鼓励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更多“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

要加强区域产业协作。不同区域拥有各自的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积极推动区域间产业协作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探索东北地区产业协作发展新机制,推进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能源装备、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在区域间清晰布局,培育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布局优化的先进产业集群。要加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深度合作,巩固辽宁省在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方面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建立高层推动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协作机制,推动重大项目布局辽宁,积极争取建设国家重大生产力战略备份基地。

勇担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辽宁要锚定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的目标定位,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支撑作用。

加快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发挥好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组织作用,构建一批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联合体。高水平建设辽宁实验室,深化实验室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支持辽宁实验室与头部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推进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积极争取在辽宁布局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

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对照“卡脖子”技术和高精尖缺技术、国外封锁技术清单,开展设立溯源性基础理论研究专项研究计划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加大力度支持“高精尖缺”和“卡脖子”领域全链条创新研究成果。发挥辽宁在先进材料、高端装备、航空航天、半导体芯片、精细化工以及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的产业底蕴和科技优势,重点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国有企业科技力量,推动国有企业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走在前、作表率。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鼓励中小企业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强化中央企业与辽宁各类所有制企业、科研机构务实合作,加大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是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实践要求。

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产业,推动辽宁全面振兴,要高质量建设航空制造、新材料、机器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发展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央地合作模式,促进央地融合发展。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要积极培育增材制造、柔性电子、量子科技、储能材料等未来产业,加强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探索建立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培养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产业经理人和卓越工程师,打造标志性产品和领军企业,形成新的产业梯队。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上一条:传承好红色基因
下一条:新华社评论员:吹响春天奋进的号角

版权所有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与建筑学院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迎宾路361号  电话:6881318   鲁ICP备06029174号-1